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媒体报道
川酒“好喝 ”,未来更“有味” 四川酒业协会揭牌成立
来源: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:2024/06/29 21:12:49 点击率:366

四川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工信部的关心指导下,在中国酒业协会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、中国酒业流通协会等国家级协会的支持下,四川白酒行业围绕“形成行业发展合力”这一具体目标,仅用5个月时间就搭建起服务川酒发展“一会一中心”新机制、新平台,向全社会展示了携手发展的决心与信心。

“一会一中心”作为联动推进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载体,将致力于凝聚政府、协会、企业和行业各界的强大合力,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,把“川酒”打造成为世界烈酒产区的标志性品牌。

四川拥有宜宾、泸州2个千亿级白酒产区和德阳、遂宁、成都等全国优势白酒产区,形成了涵盖原粮种植、酿造储存、检验检测、会展金融、体验旅游等业态的白酒全产业链,酒类包材规模不断壮大、酿酒装备产业加快发展,产区标准体系逐步完善,全国唯一的中国白酒博物馆加快建设。

会上,各白酒产区代表分别发言:

宜宾产区代表:以提升品牌价值为重点,培育新型消费族群,突出高端市场,完善产品体系,优化产业布局,向着3000亿元的营业收入目标迈进。

泸州产区代表:加速打造中国白酒原粮生产基地,打造世界级浓酱双优名酒产区,打造世界一流的白酒产业园区,打造世界著名的白酒文化圣地。

遂宁产区代表:将以本次会议为新的契机,以加快建设全国优势白酒产区为目标,践行生态酿酒的理念,全力支持沱牌、舍得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,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酒庄、酒厂、酒镇,建设美美与共的川东北酒文旅目的地。

古蔺县经开区代表:高质量建设赤水河优质酱香酒谷,加快推进以优质酱酒为引领的新型工业化,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,推动川酒高质量发展,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大力量。

泸州老窖集团及股份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刘淼:数智赋能泸州老窖转型升级,已经取得较大成效。“目前泸州老窖已经建成3500亩黄舣酿酒生态园,也建成了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。”他表示,白酒行业首家灌装速度最快、质量检测最严、智能化水平最高、技术创新最多的“灯塔工厂”正式运行。下一步将全面提升泸州老窖管理数智化水平,为川酒企业治理能力提升先行先试。

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蒲吉洲:舍得酒业现已形成了生态酿酒成果体系,建立了植物对环境酿造微生物的影响评价体系和窖池质量评价模型。联动行业协会及多家同行企业,牵头起草了《生态酿酒评价规范 白酒企业》《坛贮老酒(浓香型白酒)》等多项团体标准。舍得酒业在生态酿酒道路上不断远行。

基于生态酿造积攒的良好基础,舍得酒业成立“中国生态酿酒产业技术研究院”,在生态与老酒之间,加上了“科创”这一链接,运用数字化手段,首创老酒溯源体系,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。

下一步,舍得酒业将依托自然禀赋,加快新质生产力建设,探索生态酿造新表达、新内涵,研究好白酒行业新情况、新变化、新趋势,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讲好品牌故事。

川酒发力    行稳致远

四川拥有全国70%以上的浓香型白酒产能、20%的酱香型白酒产能,传统酿造技术和智能化生产水平全国领先。

川酒是四川特色优势产业,是四川挺起工业“硬脊梁”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。打造川酒区域品牌,是提升四川白酒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之举。对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知名烈酒产区,川酒有必要进一步塑造整体形象、健全标准体系,以川酒区域品牌打造为引领,筑牢川酒质量根基、挖掘川酒文化内涵、弘扬川酒技艺传承、提升川酒价值表达,做强产业核心竞争力。力争到2027年,四川白酒产业营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、利润总额超过1200亿元。

2023年,四川酒、饮料和精制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1%,增速高于全国平均6.3个百分点;四川白酒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.1%,规模居全国第一;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.7%,规模居全国第二;川酒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较2013年分别提高68%、198%,行业营收利润率较2013年提高10.7个百分点。  

四川酒业形成了以“六朵金花”为龙头、“十朵小金花”为腰部、“原酒二十强”为基础的川酒企业梯队,营业收入占全国的45%以上。全国9家营业收入超两百亿元的白酒企业有4家在四川。川酒“六朵金花”上榜2023年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》,品牌价值占全行业的51.4%。

四川白酒制造业入库税收同比增长25.0%,以占全省工业6.1%的营业收入,贡献了全省工业14.3%的入库税收,对工业税收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6.1%,成为全省第一税源。


强基固本   深拓川酒品牌价值

坚持品质优先,做强川酒质量根基。优化完善川酒标准体系,建设原酒价值评估体系和窖池价值评估体系,支持重点企业参与制定并加快推出白酒国际标准。推动酿酒设备更新及老旧设备设施安全技术改造提升,支持企业建立质量保证控制体系,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、四川省天府质量奖等。

突出文化内核,提升川酒品牌价值。深挖川酒精神内涵,讲好川酒在华夏文明赓续中的精彩叙事,形成川酒品牌文化表达体系,推动中国白酒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强化川酒区域品牌运用、管理及保护,开展企业及产品分级评估管理,深入开展四川名优白酒品牌“护航行动”。在全国主流媒体开展川酒品牌宣传,持续开展“川酒全国行”品牌推广工作,支持川酒重点产区举办酒博会等专业展会。

加速国际化进程,打造川酒世界级产区。加强川酒出海规划引导,制定重点企业涉外投资、出境审批等专项支持措施,积极争取将降低白酒综合税率纳入各类多边、双边国际贸易谈判。支持企业开发符合国际目标市场消费习惯、饮用文化的产品。加强市场开拓,发布国际市场拓展展会活动目录,积极组织开展“川酒全球行”“川行天下”等国际交流合作和产销对接,支持新建和共享海外仓,打通国际销售渠道。

科技赋能,产业融合,构建“川酒+”协同高质量发展体系

着力企业培育,增强川酒主体支撑。优化“浓香型”龙头企业白酒优质产能,支持赤水河流域“酱香型”企业集群发展。推动“六朵金花”等名优酒企成长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龙头企业,加快“十朵小金花”“原酒20强”等中小品牌企业培育,打造“四川原酒”公共品牌。打造酒类包装包材行业领军企业,招引育强酿酒装备、酒类营销、创意设计等领域知名企业,延伸白酒酿造产业链。加快关键技术研究应用,编制产业创新链图谱,组织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,围绕酿造核心领域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,建设优质白酒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。加强新品研发,围绕消费需求针对性推出一批创新酒品及定制产品。加快数智赋能,运用新科技、新技术打造“灯塔工厂”“数字领航”企业和智能酿造优秀场景、示范工厂。

推动“川字号”传统产业融合,举办“川酒川菜”品鉴推广活动,支持川酒与川茶、川药等重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。推动酒旅融合发展,高水平建设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,打造“川酒行”精品旅游线路,升级打造特色酒庄、酒博园、酒街酒镇等特色旅游目的地。(邓章林)